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字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令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进步进程和就而且对世界很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盈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出色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收获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31年后学院奖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目前其正式名字已不为人知。
名字的来历
奥斯卡这个名字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打量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起来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员工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还有,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初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老公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 ,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除此之外,另有一种说法是: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忽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类喜剧演员不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觉得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备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 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取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剖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由于蓓蒂台维丝初次获最好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到于史柯尔斯基觉得金像座应具备喜剧性色彩,如此的怎么看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同意。